
高金萍,北京外国语大学js33333线路登录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中宣部新媒体阅评专家,教育部新媒体思政评审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研究方向:新闻理论、全球传播、比较新闻学、外媒涉华舆情分析。
主讲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全球传播理论与实践、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伦理与法规、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外媒涉华舆情监测与分析。
博士生招生方向:全球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简历:
西北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首届博士后。曾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系讲师;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与传播系首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新闻发言人、党委宣传部长(新闻中心主任)、教师工作部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传播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任访问学者。
代表性著述:
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传播研究:媒体报道视角》,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
2. 《新闻理论基础》,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年。
3. 《“明镜”与“明灯”:中国主流媒体话语与社会变迁研究(2003-201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4. 《北京镜像:2009-2016外媒北京报道分析》(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5. 《新闻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
6. 《传播革命:紧要关头与媒体的未来》(罗伯特‧麦克切斯尼著,高金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
7. 《西方电视传播理论评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8. 《新闻阅读与写作》,语文出版社2007年。
9. 《跨文化传播:中美新闻文化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 《新闻历史与理论》(第二作者),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11. 《外国新闻事业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12.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党的形象塑造,《前线》2022年第3期。
13. 元宇宙与全球传播秩序的重建,《学术界》2022年第2期。
14. 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的意蕴探析,《当代世界》2022年第2期。
15. 平台型媒体背景下意识形态研判路径创新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16. 中国国际传播的故事思维转向,《中国编辑》2022年第1期。
17. 中国共产党全球形象的传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18. 国际传播中的“污名化”现象研究——兼论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话语策略,《当代传播》2021年第6期。
19.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的路径选择,《北京教育(高教版)》2021年第10期。
20. “四个共同体”的价值逻辑与价值传播,《人民论坛》2021年10月第28期。
21. 理想、理念、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进逻辑,《当代世界》2021年第6期。
22. 论当下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提升路径,《对外传播》2021年第5期。
23. 讲好中国疫苗故事的策略研究——基于美国三大报关于“中国新冠疫苗”报道的内容分析,《国际传播》2021年第4期。
24. 建设中国特色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21年第8期。
25. 网络政治传播“拟人化”现象分析,《人民论坛》2021年第8期。
26. 道德规约与行业变迁的同构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修订逻辑考察,《现代传播》2021年第3期。
27.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全球传播能力提升,《对外传播》2020年第12期。
28. 照亮新时代的“星星之火”——列宁早期党报思想及其现实价值,《学术界》2020年第11期。
29.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中国外宣策略转型探析——以《泰晤士报》新冠肺炎涉华舆情为例,《对外传播》2020年第9期。
30. 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力研究:基于2000-2018年中国电影的国际舆论分析,《学术界》2020年第7期。
31.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再审视:一种观念史的路径,《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年第3期。
32. 5G时代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的样态创新——基于《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栏目的分析,《中国编辑》2020年第6期。
33. 彼岸的声音:西方六国主流媒体新冠肺炎舆情分析,《新闻与写作》2020年第5期。
34. 美国媒体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呈现,《新闻爱好者》2020年第3期。
35. 扭曲的国际舆论环境——国外主流媒体关于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舆论分析,《对外传播》2020年第2期。
36. 2019: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来自“第一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实践高端论坛”的观察,《中国记者》2020年第1期。
37. 5G时代海外华文媒体的全球传播路径:对话性•协同化•视频化,《新闻爱好者》2019年第12期。
38. 从“拿来主义”到并驾齐驱: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外国新闻史研究的回望与展望,《新闻大学》2019年第12期。
39. 新时代中国新闻业改革的方向、路径与实践,《湖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第6期。
40. 社交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境遇与创新发展,《中国编辑》2019年第10期。
41. 开启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新时代——基于2017年度外媒关于北京的国际舆论研究,《湖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第5期。
42. “两创”方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新路径,《前线》2018年第5期。
43. 奥运光环下北京的嬗变——2009-2016年国外主流媒体关于北京报道的分析报告, 《现代传播》2017年第6期。
44. 2016年度国外主流媒体关于北京的舆情分析,《对外传播》2017年第2期。
45. 美国大选信息传播的“变”与“不变”,《新闻记者》2016年第11期。
46. “棱镜门”事件中的社会正义与国家利益博弈,《国际新闻界》2014年第4期。
47. 大数据时代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议程设置,《湖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48. 孔子学院与公共外交,《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
49. 国外主流媒体视野下的中共十八大,《对外传播》2013年第1期。
50. 西方广播研究的视角分析,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第5期。
51. 西方主流媒体“上海世博”报道探析,《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0期。
52. “汉语热”与金融危机推动下美国华文报纸走向,《中国出版》2009年第4期。
53. 西方电视研究的理论进路,《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54. 琼·斯图尔特《每日秀》与美国总统大选报道,《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8期。
55. 美国报业的年轻物种:非传统周报,《读书》2008年第6期。
主持项目:
1. 2021-2026,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共产党形象全球传播与认同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2. 2021-2025,中国共产党形象全球传播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3. 2021-2023,舆论斗争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4. 2020-2024,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之子课题。
5. 2019-2023,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1949-201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之子课题。
6. 2018-2022,冷战后全球主流媒体意识形态演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国际舆论对策研究, 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之子课题。
7. 2018-202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的话语策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8. 2017-2020,西方主流媒体涉华政治话语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9. 2016-2019,主流媒体话语与意识形态传播,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10. 2014-2016,外媒北京报道的特点与规律研究,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委托项目。
11. 2012-2018,“北京精神”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北京市共建项目。
12. 2011-2016,外媒舆情分析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北京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
13. 2010-2016,中国主流媒体的媒介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14. 2010-2014, 西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追踪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15. 2009-2011,中美电视理论比较研究,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联系方式:gao@bfsu.edu.cn
网页:/info/1085/16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