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人物】无声胜有声 —— 一位摄影记者的时代突围:沈伯韩专访


2016/11/16  

在这个信息爆炸、直播盛行的时代,我们要坚信,摄影记者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比动态的视频,一张静态的照片更能给人带来冲击与震撼,因为照片记录下的不仅是新闻事件,还有情感。”当被问到新闻摄影在这个全民直播的年代存在的意义时,沈伯韩给出了他的答案。

 

游学四海,情系新闻

“我喜欢和人打交道,想去见识不同的人。”这是沈伯韩选择新闻专业的原因。为了实现对新闻事业的追求,原本学习环境科学的沈伯韩毅然选择了转到新闻专业继续学习。突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进行探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沈伯韩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学校当时有一个洗照片的暗房,我是去过次数最多的人。”说到这,沈伯韩的脸上洋溢着自豪。

正是因为这份对新闻的热爱,让沈伯韩从清华大学的新闻系毕业后来到北外,参加英国Bolton大学的项目深造,不断地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后来从事新闻工作做了大量的积累。游学四海,不忘初心。

 

申请驻外,提升自我

大学毕业之后,沈伯韩选择了去新华社直接就业。对于沈伯韩而言,他更希望能在新闻第一线锻炼自己,于是就选择了申请驻外。“我当时就是想出去锻炼自己,申请驻外的时候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就是去非洲,我也愿意。”沈伯韩说。缺乏经验、语言不通、生活习惯的差异……面对重重困难,沈伯韩没有退缩,反而越挫越勇,奔忙于俄罗斯各地,穿梭在各个新闻现场。在俄罗斯驻外的这几年,让沈伯韩学到了很多,不仅学到了有关新闻的专业技能,还让他明白了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摄影记者。

“采访是一个向同行不断学习的过程。对于新闻摄影记者来说,有时候交流的方式并不是语言,而是每个人的工作状态。”在俄罗斯的工作经历,让沈伯韩了解到,只有当你拍出优秀的照片时,或者处于一种专业的工作状态时,你才会被同行认可,进而慢慢地融入到新闻摄影记者这个圈子里。这使得沈伯韩更加热爱新闻摄影,不断摸索,不断挑战。

 

独立寒秋,完善自我

“现在我已经不需要别人告诉我照片拍得好不好。当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我就能判断出这是不是我要的那张。”想要拍出优秀的照片,只有多拍多练,从借鉴学习到独立创新。经过12年新闻摄影的工作经历,沈伯韩蜕变为一个拥有独特视角和独立价值的成熟新闻人。

好比电子书的精密无法替代纸质书的质感,视频的直观呈现也无法替代照片的独特视角。照片融入了作者的自我表达和情感,选取的镜头、角度、色彩不一样,蕴含的感情都会不一样,它代表了一个人的看法。看似简单的一张胶片,实则是一件艺术品。一件艺术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包含了人性而非单纯的物性。

 

寄语北外,殷切期盼

最后,沈伯韩为北外新闻系的学生给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树立理想、提升自我和掌握外语。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确信’。只有确信你热爱新闻,才会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同时,你需要不断学习。媒体行业的变化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才会适应当前的媒体发展。第三,学好外语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国际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掌握一种语言技能对今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鸡汤还是要喝的,但新闻的确是个实践出真知的行业。”沈伯韩半开玩笑地说道。这也许才是理想该有的样子吧——心怀赤诚,脚踏实地。

 

人物名片

沈伯韩,我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博尔顿大学全媒体国际新闻学专业硕士项目”毕业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士。2004年考入新华通讯社摄影部,2006年至2009年任新华社莫斯科分社摄影记者。

摄影/何丹阳

供稿/赵晟萱、何丹阳

【责任编辑:樊亚欣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