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何辉】三分钟纪录片是怎样在社交媒体走红的

作者:时间:2015-07-24点击数:

近日,在优酷等视频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看到了五洲传播中心出品的《指尖上的传承》系列纪录片之《泥人张》、《玉雕》、《金雕木漆》、《紫砂》、《苏绣》、《歙砚》等,不禁眼前一亮。这些纪录片,每个题材都有三分钟和二十六分钟版本,制作之精良、构思之精巧,都可以说是纪录片中的精品。这一系列纪录片,在形式与传播渠道上的创新,为中国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开辟了新天地。

 

(图片来自传媒大观察)

  

传统的纪录片,在形式上,时长大多较长,常见的有30分钟、45分钟、50分钟、1小时、90分钟等类型。而这一系列的纪录片,每个题材都大胆地采用了3分钟时长和25分钟时长两个版本联合推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3分钟的版本,这样的时长,介于一般的电视广告片与传统纪录片的长度之间。时长的缩短,形式的创新,对纪录片的创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3分钟的长度,迫使创作者要对所纪录的内容、对象进行高度的浓缩,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纪录事物最主要的特征、人物最主要的精神面目或行动,以及事件最核心的内容。可喜的是,从这些片子的3分钟版本来看,创作团队对有限的时长用得非常好、非常充分。这一系列片子,不仅画面唯美,色彩绚丽,而且片子的配乐、剪辑等都非常出色。精致、唯美的表现,非常好地突出了传统工艺的精妙;各种剪辑技巧很好地节省了时间,使片子在短短三分钟时间内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形式的创新,时长的缩短,并没有以牺牲艺术表现力作为代价,反而以一种新形式、新手法纪录了好内容。

传统的纪录片,一般选取电视作为最主要的传播渠道。这次,五洲传播中心选取了视频网、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作为纪录片的首发渠道,是对传统纪录片的一次大胆尝试。之前,《舌尖上的中国》在电视上热播,如今《指尖上的传承》系列节目在视频网、微博、微信上热播,由此可见,只要内容好、形式得当,不论是传统的电视媒体,还是视频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都可以成为纪录片的传播渠道。就微信、微博而言,由于大多人是通过智能手机使用它们,因此,观看环境更加多样,观看时间不可能太长。这是为什么该系列纪录片也制作了3分钟版本的原因所在。可以推断,五洲传播中心在片子创作之初,便已经构想了以新媒体作为传播渠道的整体传播战略,不得不说这也是五洲传播中心与时俱进的一大创举。

不论从形式还是传播渠道看,这一系列纪录片的传播活动,体现了战略传播的思想,将内容与形式、形式与渠道进行了综合考虑。在播出的战术安排上,3分钟版本和25分钟版本短时间内同时在微信、微博、互联网站上力推,很好地实施了传播的战略构想。

方寸之内,展现精华;分秒之间,承载历史。说这些纪录片方寸之内,展现精华,该纪录片通过微信、微博传播,便于用户在碎片化时代不同场景下的观看,这可不就是方寸之内吗!说这些纪录片分秒之间,承载历史,是因为它们尽管不长,但分分秒秒都包含了丰富的信息。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该系列纪录片尽管创新了形式,并因形式创新而采取了一些拍摄广告时常用的唯美的艺术化表现技巧,但是却并未抛弃纪录片最本质的特性——纪录。也许,唯美的艺术化表现手法的使用,在纪录片创作领域不一定会得到普遍赞许;但是,创新从来就会引发一定的讨论甚至争论,有讨论和争论是创新之幸。实际上,纪录片自诞生以来,对其纪录方式、表现手法的争论一直未曾断过。比如,纪录片的美学观奠基人维尔托夫强调镜头应如人眼睛一样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进行自然的、真实的纪录;而另一位纪录片代表人物弗拉哈迪则并不排斥让人进行真实表演。尽管他们持不同的创作观点,但是他们都各自创作出了影响深远的纪录片。

创作和传播,期待创新、欢迎创新。好的纪录片,好的传播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它们,同时,它们也可以给更多的人带去更多的知识和快乐。

 

(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js33333线路登录教授、历史语言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

本文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k2NTAyNA==&mid=207759832&idx=2&sn=93818f9e7743d4854a8647b8e7739562&scene=1&key=0acd51d

【责任编辑:王怡文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